面对外国职业教育,我们应该借鉴什么

作者: 审核: 复核: 时间:2022-04-20 点击数:

“在德国,年轻人并不全把读大学作为学习目标。约六成的学生会在初中毕业时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前不久,上述微博话题引发热议。有网友留言称:让技术工人有尊严和地位,有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老百姓的孩子自然会去选择职业教育。由此,在“读大学”还是“接受职业教育”之间,人们当下的倾向可见一斑。

  据了解,德国职业教育以“双元制教育治理体系”闻名,也即企业、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的方式。

  曾有报道指出,“在德国‘双元制’培养体系中,学校承担30%的培养任务,授课以理论知识课、公共课、道德情操课、体育课等为主。企业则承担70%的培养任务,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

  上述报道还提到,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是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核心理念。“双元制”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锻炼较强的实干能力,帮助其成长为企业的应用型人才。

  有学者认为,德国双元制教育治理体系呈现企业主导、校企相对独立运行、自上而下双轨治理的基本特点,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不过,中国的职业教育不能完全学习德国模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他解释道:我国职业教育院校目前处于行政管理体系中,哪些是学校的责任和权利,哪些是行政机构的责任和权利,目前并没有分清。要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就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把学校的责权边界划清。

  相较之下,“在德国,职业学校有高度的自主管理权。”储朝晖说,“学校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课程,自主与企业建立关系;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职业学校的课程规划中,企业中的技术人才也可以进职业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而现行政策下,这些方法在中国职业学校中行不通。”

  储朝晖认为,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我国借鉴。他介绍,在澳大利亚,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像一个“百货店”——学校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尝试各种活动,进而发现其兴趣、长处所在。

  老师们则对学生参加活动时的真实表现作客观记录。到初中毕业时,根据这些记录就能够清楚地判定一个学生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有所擅长。之后,再根据个体优势,划分其是接受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而不是用单一的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进职业中学还是进普通高中。在储朝晖看来,这是真正的“分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专家李兴洲则认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最值得我国借鉴之处,不是具体措施,而是这些措施背后所蕴含的政策考量与发展逻辑。而这种逻辑,一言以蔽之,就是立足于本国国情,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获得一致的认可。

  李兴洲表示,相较于直接学习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与体系,我们更应该深入学习和探索是体制机制背后所蕴含的发展逻辑,思考我国社会的发展特点,找寻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才是我们学习他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才是实现自身发展与创新的治本之策。

  比如,现阶段,如何有效地阐释我国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并取得共识,就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李兴洲说。(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Copyright© 2019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